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媒体   >   社会媒体   >   正文

吉大3名师生参加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凯旋

发布日期:2013-04-20     编辑:陈建华     点击:

     

长春晚报:去年10月,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的三位师兄弟张楠、范晓鹏、胡正毅作为我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队员,赴南极科考.16日,圆满完成科考任务的3人在吉林大学接受了采访,讲述他们在地球上最纯净的土地上度过的日子。

初遇南极 “吃顿白菜像过年”

3人中,张楠和范晓鹏是第二次踏上南极的土地。胡正毅是首次与南极洲邂逅,感慨更多。

1987年出生的胡正毅,今年26岁,博士在读。他说,在南极生活是非常艰苦的,洗澡是奢谈,因为没有水,更没有洗澡的设备装置。“这60天,脸没洗,刷牙就用了几次漱口水,实在忍不了了,就用湿巾擦一擦。”

有一段时间,科考队员是8个人住在一个集装箱似的小舱子里,整个舱6米长、3米宽、2.5米高,放满了取氧设备和行李。“我们住在里面,经常碰着头。”胡正毅说。从中山站到昆仑站,再从昆仑站返回来,他们都是在这样狭小空间生活。

在昆仑站挖冰槽时,胡正毅在宽0.6米、深10米的冰下挖冰槽,作业环境零下60℃且极度缺氧。“每名队员下去最多能待一个小时,超过一个小时就会失去知觉。闷,压抑,人一旦下去待几十秒钟,上面的人就完全看不见你了,你也看不见上面,手冻得没有知觉。到了要上去的时候,只能拽着绳子晃,让上面的人知道你要上来。说实话,当时有点害怕。”最不方便的就是打电话。因为海事卫星电话是南极洲唯一的通信设备,费用特别贵,1.5美元/分钟。“60天中每个人只打过几次电话,每次5分钟,其中一次是给家人拜年。”胡正毅说。

对科考队员来说,最好的美食莫过于大白菜。“吃一次大白菜就像过年吃饺子一样。”胡正毅说,以往科考队员只能吃脱水的干菜,这次是头一次给队员们的伙食里添了新鲜蔬菜。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