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吉林大学 赵儒煜 马雪娇: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能否获得健康、稳定、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调整智力资源的区域配置,是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所不可忽视的政策因素。
一、智力资源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力资源,包括有形与无形两种。有形的智力资源是指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物化为机械设备等的科学技术;无形的智力资源是指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依存于劳动者客体的管理经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及创新能力。
智力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况决定经济能否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决定经济社会发展荣衰的关键在于工业部门而非服务部门。当社会中有形、无形的智力资源都向物质生产部门及其相关领域集聚时,工业部门所占智力资源的比重会不断上升,经济发展就会加速。
智力资源的关键在于质量。机械设备所包含的产业技术的先进程度、生产者管理经验的实用性及有效性、人们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及社会知识的新旧程度等,决定了经济的发展态势。智力资源质量较低的经济体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都逊于智力资源质量较高的经济体。
智力资源中的创新能力正在成为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经济“双速均减”,说明此次世界经济萧条绝非简单的周期性危机,而是产业技术体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创新能力更具决定意义。
二、从智力资源配置失衡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改革开放之初,先开放的东部地区通过大量引进机器设备和人力资源而迅速集聚智力资源,并使得东北等重工业基地失去产业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导致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区位优势的累积,东部地区在发展速度与质量上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态势已难逆转。尽管自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但未能改变东中西部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