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大心理学系副教授用话剧形式解释网瘾如何形成
新文化网:3月30日10时许,吉林大学中心校区第三教学楼307室内,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丁建略正在讲解如何戒除网瘾。
丁建略说,人的大脑前端部位叫脑前额叶,是控制人们行为的,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叫多巴胺,多巴胺可以使人们感到快乐,“平日脑前额叶和多巴胺都是正常工作的,网瘾的出现说明这二者间发生了变化。”
丁建略为使人们了解网络对多巴胺与脑前额叶的影响,请了5位同学演了一场话剧。一人扮演“男孩”,一人扮演“多巴胺”,一人扮演“脑前额叶”,其余两人扮演“母亲”和“游戏商”的角色。
话剧中,“男孩”在写作业时玩了5分钟的网络游戏,当他被“母亲”发现后遭到一顿批评,母亲的责骂让“脑前额叶”受到“打击”后蹲在了地上,控制力下降的“男孩”在“多巴胺”刺激下,选择继续玩网络游戏寻找快乐。
游戏中,“游戏商”给了“男孩”很多快乐,让“男孩”的“多巴胺”高高地站起,而“脑前额叶”的控制力一直低下。最终,“男孩”患上网瘾。
丁建略说,已知的脑前额叶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等方面。患网瘾的人的脑前额叶的功能多被多巴胺抑制,所以他们会出现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反应迟钝等问题。想让人戒掉网瘾,就得先让脑前额叶的功能恢复正常。
丁建略建议家长们,孩子们小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促进脑前额叶发育,这样的孩子自控能力更强。
如果孩子患上网瘾,就让网瘾孩子们在一起接受“忍耐训练”游戏。“例如,面对美食,看谁能忍着先不吃。”丁建略说,这种训练可以增强人们的脑前额叶恢复功能,而且人越多,示范性更强,团队凝聚力高,效果越棒。
让“网瘾者孩子”当“游戏设计师”,让他想办法用“‘绑架”’多巴胺的方式方法控制他人玩游戏,让孩子以这种方法让网瘾者明白游戏商开发游戏赚钱的目的。”丁建略讲,让网瘾者孩子们不断发现网络其他用途,让孩子的兴趣转移到别处,这些方法对戒除网瘾都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