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媒体   >   社会媒体   >   正文

14年全国政协老委员迟宝荣:参议国是 情系民生

发布日期:2011-11-04     编辑:张雪     点击:

【光明网】当了14年全国政协委员,累计提出100多份提案,涉及教育、医疗改革、人才培养等众多领域,许多提案被相关部门采纳,成为政策制定的参考。面对这些成绩,已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迟宝荣一脸淡然:“政协委员的职务是人民给的,为人民表达好诉求和愿望本来就是我的义务和责任。”

  “责任”,迟宝荣把这两个字视若生命。她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科博士生导师、一级主任医师。为了解群众所想、所急、所难,她足迹遍布城乡,访查数千家医院,大到拥有几千张病床的大型医院,小到只有一个人的乡村卫生所。

  2004年,迟宝荣到四川一个少数民族地区调研。山路崎岖,一行人只得徒步。走进一户人家,家徒四壁,床上躺着一位老婆婆。她胃部手术刚拆线,就被儿子背回家。儿子离家打工;儿媳用背篓背着孩子,山里、家里干农活。迟宝荣把身上所有的钱掏了出来。当他们已经走远,儿媳追了上来,拿出两个小橘子送给恩人,这是从她自家的果树上摘下来的。7年过去了,那一幕迟宝荣仍历历在目。正是因为这样的触动,她呼吁农村医疗改革一直特别坚定。

  “看病贵比看病难更让农民难以承受。很多农民因病致贫,甚至因病返贫。”在十届政协四次会议上,迟宝荣提出了《关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提案》,引起广泛关注,被评为当年优秀提案。经多方努力,新农合开始在全国实施。刚实行这项制度的时候,只有10元的医保农民也不愿意投保。迟宝荣深入调研,发现很多农民摇头摆手的原因是收医保的时段不对,一次是在农忙的4月份,家里正要买种子、化肥,另一次是在子女开学的7月份,家里正筹钱给孩子交学费。于是,迟宝荣建议,应当允许农民随时随地参加医疗保险,并且上调就医报销的比例。

  迟宝荣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医疗问题的关键,在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迟宝荣认为,实习是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全面训练,但现在就业压力大,很多学生最后一年忙于找工作或考研,实习时间严重缩短,实习病种也不全,影响了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因此,她先后提出了《关于成立国家医学教育委员会、为医改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医学教育事关医改政策的可持续发展》、《医学院校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亟待解决》等一系列提案和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0年两会期间,迟宝荣在一次给孤儿送书包活动中,结识了北京的高三学生李晓辉。身材瘦小的晓辉,父母病故,做一名医生成为他的人生志向。迟宝荣热情地鼓励他:“希望你报考我们学校!”临别,她给晓辉留下了联系方式和生活费,还特意给晓辉买了一块手表。李晓辉在高考志愿表上,郑重地写下了“白求恩医科大学”(同年并入吉林大学),并被成功录取。迟宝荣得知这一好消息,高兴极了,她立即给晓辉寄去路费,并亲自到车站迎接。就这样,迟宝荣与晓辉结下了长达10年的母子情缘。她也由此开始关注在校贫困大学生问题,并提出了《关注教育公平》等诸多提案。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看问题起点要高,覆盖面要广,关注问题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建议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更要敢于讲真话、实话!” 迟宝荣说。

  在迟宝荣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件红色证书,是全国政协表彰优秀提案的证书;还有一本书,名为《把握人民意愿》,是全国政协优秀提案选,里面有她的提案。迟宝荣说,对这些荣誉,她非常珍视,“做政协委员,就是要有一颗心系民生、为民谏言的赤诚之心。”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