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近日,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吉林大学将增强人才培养的活力,通过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等措施,继续培育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为人才培养注入鲜活元素。
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吉林大学将加强两项保障,一是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建立若干个校内外合作、国内外合作、跨学科协作的高水平教学团队。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学运行机制,特别是激励和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和紧密结合。
为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吉林大学将打造高水平专业平台、课程平台和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更加合理的本科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专业,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将通过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完善的教学条件保障,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拓展学生成长空间
为了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吉林大学将着力拓宽学生成长的空间,打造学生学习的“三种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三种经历”。“三种环境”,即优化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学科综合环境、研究环境和开放环境。优化学科综合环境,是指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全校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优化研究环境,是不断增加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建立起完善的创新实践平台—项目—团队合作的体系,形成良好的氛围。优化开放环境,是指吉大将加大本科教育国际、国内交流的力度,使更多的本科生获得海外学习经历和第二校园经历,拓宽学生视野,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与此同时,吉林大学将以全面和个性化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为引领,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把学生成长的空间拓展到课堂之外、校园之外和海内外,注重培养学生的“第二校园、海外学习和社会实践”等三种经历。
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模式
此外,吉大将在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选择部分专业开展拔尖学生培养模式试点。包括“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试验计划”等等,逐步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实现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相互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