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报讯 (记者 刘中全) 每个班级设立学生担任的“心理卫生委员”,进行班级心理情况摸查,及时发现同学心理异常——这是吉林大学为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而使出的“新招”。
乐当同学的“出气筒”
“担当班级心理卫生委员,就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我本身就是班级的生活委员,再加上我这个人性格比较外向,当时辅导员提出谁适合担当这个职务时,我就毛遂自荐了。”吉林大学某学院大三的孙同学来自河南省,说起自己担当心理卫生委员,他感觉很快乐。
“这个工作就是要及时发现身边同学的‘异常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并对其进行开导,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孙同学说,他进入大学后,在大一下学期时担任了心理卫生委员,多了份职责,也从此对班级其他同学观察更加入微,一旦看到谁心情不好,他都会上去主动聊聊天,谁要是郁闷了,他就担当同学的“出气筒”,直到同学们情绪好转。
“我们班级共有34人,15个男生,19个女生,我跟大家关系处得非常好,谁有啥话也都愿意跟我讲。”孙同学说,通过跟同学们聊天,才能了解同学们的心理状态,及时打开心结,大家一起学习,分享快乐。
还成了“情感专家”
孙同学班里的一位男同学处了一个外地女友,有一段时间这位男同学的情绪非常低落,直到有一天,女友因联系不上他便把电话打到了辅导员那里,之后才知道男同学因为与女友吵架把手机关机了。
孙同学知道后,没事时就找这位同学聊天,得知由于两人相隔远,这份“异地恋”有些不牢固,经常发生矛盾。男孩很痴情,为女孩付出很多,但女孩似乎并未领情。
“我们大家都不看好这段感情,没事的时候我就劝他,两人不是很合适,最后的结果大家心里都清楚,还是面对现实吧。”孙同学虽然没谈过恋爱,但在这件事上他似乎成了“情感专家”。
“现在情况好多了,我们面临很多选择,现在那名男生在忙着学习呢。”孙同学说,有过那次经历后,那位同学理智了很多,尤其进入大三,同学们都忙着学习,为将来就业或考研做准备,“他也把感情暂时放下了,正忙着学习为读研做准备。”
和挂科同学“话聊”
“我们班级有个男生学习成绩很好,可在一次考试中竟然有两科不及格,引起老师的关注,以为他有心理问题。”吉林大学某学院的心理卫生委员李同学告诉记者,同班里的一位男生极少与女生交流,有时候还不去上课,原本成绩优秀却在一次考试中挂了两科,这样的“异常”让辅导员一度怀疑他有自闭症,辅导员便提醒以后多关注一下这位同学的心理状态。
“在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这位同学其实就是性格慢热,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上心。”李同学说,通过经常跟这位同学聊天得知,这位同学选修的专业外语拿到了相当高的成绩,琴棋书画都精通,还在很短时间内给自己的班级设计好了班徽,班级一旦有需要做个板报之类的差事,都少不了这位同学。
“考试不及格并非是我同学心理不健康,而是他对那两科不感兴趣。”李同学说。
延伸
“心委”解决同学心理问题效果显著
“我们选择这些心理卫生委员都具有较好的个人心理素质,有全方位的组织、沟通能力,由内散发的亲和力。虽然在预防心理危机案例方面没有具体的研究,但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卫生委员在解决同学们出现心理问题时的积极效果却非常显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左振鹏老师介绍,学校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一次兼职辅导员和心理卫生委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除此之外,他们也会委派学院开展各种心理委员培训沙龙,在趣味交流中明确“心委”职责,提高朋辈互助的能力。
据了解,吉林大学学生人数众多,六个校区分散在长春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各学院、各班级都设有心理卫生委员,全校目前共有1200余名心理卫生委员,而要把这些人员聚集在一起开展讲座、培训并不容易。后来经过学校研究,设立《健康心理与人才发展》选修课,有效地弥补了所有“心委”一起培训的不足。该选修课共30学时,每年至少在两个校区同时开课,绝大多数“心委”都会修这门课程,既可以拿到学分,又能系统地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在解决同学心理困惑时也有了更多的理论经验。
相关阅读:
吉大新闻网:八年“心委”路 为心灵守航
声明:本栏目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