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 黄汝诚】如果天生没有皇冠,那就为自己加冕;没有世间繁华耀眼,那就用朴实奋斗为自己戴上光环。十佳大学生、2012级植物科学学院园艺专业张家燕的背后有着数不尽的点点滴滴,感动与拼搏的细节或许才是这个称号最有的价值的体现与内涵。

“我一定要变强大,去改变命运”
“攀登科学高峰,我们的目标,造福人类社会是我们的方向。”第一次听校歌,慷慨激昂的旋律就深深地震撼了张家燕,这句歌词在大学无数个迷茫的夜晚里激励着那个出身寒门却自力更生的她。
童年岁月,家里生活过得艰苦,却磨砺了她的斗志,教会了她只有努力才能走出困境。走进大学,张家燕就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变强大,去改变命运”。入学伊始,她便早于身边的同学进入实验室接触新知识。“我们校区一般大二下学期进实验室,我是大一就进了挑战杯的实验室,跟着当时教化学的王虹苏老师开始做实验。那时我是她的课代表,她觉得我比较有潜力,就邀请我进她的实验室学习了”,张家燕分享道,“回想那时候还是蛮疯狂的,当时心性没定下来,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就什么都尝试,就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多一点东西。参加的两个挑战杯课题是关于化学的,‘大创’课题是与植物相关的分子生物学,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我想都试试看。”
或许是勇于尝试,或许是不甘于平凡,张家燕在实验室里创造了不少令人称赞的成绩。作为“保水剂的制备及保水性能研究”和“纳米骨修复材料的制备与研究”两项课题的负责人,她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项均获得校级一等资助。其中,吉大纳米骨修复团队入选“小平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是吉大唯一入选的科研项目。此外,她的一项在研项目“蓝莓miRNA156基因的功能分析”,已被确定为大学生创新实验国家级项目。她还向国际著名SCI期刊投稿三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一篇是与韩国中央大学贾宝磊老师对古细菌进行合作研究,以一作身份完成了学术论文。
“大学如果太安逸,不是在安逸中爆发,就是在安逸中沉沦。”看电影玩游戏的生活或许更舒服有趣,但温水的淹没都会在懒惰的背后慢慢浸延。张家燕没有放弃更多的学习机会,她积极参加不同学科的竞赛项目,广泛地吸取到更多的知识。艰难的条件或许带了很多的烦恼,但学术难关的攻破与和队友更为深厚的团结与友谊,或许是另外一种甘甜的滋味。“还记得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的时候,我和队友窝在导员办公室里奋战四天三夜,总共睡了十个小时不到。条件简陋,没有床供休息,就将板凳拼在一起当床,只能供一个人休息,于是大家轮流休息。当时是寒假,和平校区附近已经没有商店开门,甚至外卖都订不到,大雪飘飘,为了节省时间,大家一起吃完了两大兜的盼盼小面包。我们都不是相关专业,半吊子出家,全靠现学现卖,意见不同时候有激烈的争吵最后摩擦出解决方案。2015年赛题是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经过仅几天的时间,我们最终交上了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预估了它的蔓延、计算疫苗的生产速率等。时间有限,尽管有纰漏,但这种把你所学的结晶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刃的感觉是令人很骄傲的”,张家燕谈道。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2015年,张家燕获得吉林大学教务处特授予的吉林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唐敖庆班荣誉班级成员”称号,也是吉大第一个获得该荣誉的普通班本科生;同年获评“吉林大学自强自立大学生标兵”称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朱健康教授致函评价她:“作为一名本科生,你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难能可贵的,欢迎你来我的实验室工作!”
“叫醒你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为了减缓家里的经济压力,张家燕不得不身兼多份兼职工作。一天的宝贵时间几乎就被挤占,但这却没有消磨她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她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课上听讲消化所学知识,公交车上看打印的课件,去食堂的路上用耳机听英语听力,那个沉浸书海的身影早已遍布全校区。一天的兼职工作结束,张家燕拖着疲惫的身躯,晚上回到寝室已是熄灯休息之时。本该高枕好梦的张家燕为了不扰乱原定的学习计划,再晚再累都会坚持在寝室的走廊学习。
“喜欢夜晚安静地学习,效率会很高。和平校区没有24小时开放的自习室,我就买了个桌子,放在公寓寝室门口的走廊里,这就成了我晚上学习的好去处。晚上虽然很冷,但是习惯就好,冷一点也不容易犯困”,张家燕在分享学习经验时说道,“叫醒你的不是闹钟,是梦想。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不认真就没有出路。”
大三的时候,张家燕处于考试、实验与答辩多重工作的“轰炸”下。二十天的时间内,她要进行四门专业课考试、一场挑战杯的中期答辩、国家奖学金励志标兵的评选与答辩与自强自立大学生标兵的答辩,还有UCLA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面。当时为了节约时间,她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足5个小时,走路如同竞走一般,没有时间吃饭就在书包里放个面包,抽空充饥。“当时的时间确实是非常紧张的,但我告诉自己,熬过去就雨过天晴了。在时间方面有一句话叫‘举重若轻’,每天早上我都会在便签纸上按照优先顺级序写下今天的任务,每完成一项就给自己一项奖励。迷茫会有,不知所措也会有。但我就努力的做好眼前的事情,把当前的任务做到极致,不要着急,要相信自己。这是一个孤单的治愈过程,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自己走出来,需要和自己的灵魂慢慢磨合,找到自己的旋律与节拍。你需要做的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然后有勇气去执著追寻”,张家燕在谈及那些“疯狂”的日子时讲道。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着不懈努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张家燕连续三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位列年级第一,大二时更是以满分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雄踞龙首;获得2012-2013学年与2013-2014学年两年度的国家奖学金、2014-2015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与2013-2014学年度克胜集团奖学金; 2015年入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Cross-disciplinary Scholars in Science & Technology(CSST)项目(亚洲共入选92名学生),获吉大全额资助,也是唯一入选该项目的吉大普通班本科生。这些荣誉都在告诉张家燕,成果的展现需要努力与汗水的付出,梦想的进一步实现需要不停止的奋斗与坚持。
“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我比较活泼,参加了很多活动,还是副班长,校区就这么大,老师和同学们都认识我。所以一开课,老师就说张家燕,你就当课代表吧,班上同学有什么不会的可以问你,”张家燕在谈到自己是多个科目的课代表时说道,“我记得歌德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社会需要我,我就会回馈生活。同学们需要帮助,我也会义不容辞地去协助他们。”
作为党员,张家燕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自入学担任园艺班级副班长三年期间,她制定了班级学习计划,成立学习互助小组,组织全班同学定时定点上自习,改进班级学习风气。三年来,全班同学无考试违纪现象,班级学习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作为多门科目的课代表,她每节课认真听讲记录笔记,结合老师上课的课件,及时整理归纳并与班级同学共享。张家燕工作积极主动,细致入微,与其他班级干部群策群力,积极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各项活动,带领班级同学连续两年参加吉林大学和平校区“五•四健康长跑”运动,并于2014年获得优秀组织奖;所在团支部荣获吉林大学“先进团支部”和吉林大学“试点团支部”荣誉称号,代表吉大获评2014年度长春市“先进团支部”荣誉称号;班级多个寝室被评为“最佳学风建设寝室”、“英语星级寝室”和“文明和谐寝室”;带领班级同学获得学校“我的梦,中国梦”主题团日活动三等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她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也许正是从小贫寒的家境才更让她懂得感恩,懂得农村孩子的不容易,懂得生活中的温暖和善意对于农村孩子的来之不易。因此,每个假期,她都会抽出时间,深入农村支教。在支教的过程中,她不仅仅教会孩子们知识,更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和快乐,开拓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此外,尽管自己的家庭也比较困难,她还是坚持资助一个来自农村的家庭非常贫困的孩子。
“当我迷茫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会让我找到存在的意义”,她说道。她参加了芜湖市的暑假与寒假的志愿活动、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活动,参加了童伴青少年活动中心,帮他们做PS方面的工作。此外,她关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随之产生的生态问题,作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星星之火”团队负责人,她带领团队调研了安徽省贫困农村大厂村的水土污染情况,撰写调研报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受到了《芜湖日报》的密切关注与报道。她深入农村,看望空巢老人以及关爱留守儿童,为营造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前往长春市绿园小学进行“大手拉小手,大学帮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向小学生讲授家庭园艺的科学方法,传播环保知识。
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张家燕关爱儿童,关心老人,积极奉献,耐心服务,践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思想,用自己的温暖和爱心来帮助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感谢吉大给我的所有,我会继续努力的”
2015年的暑假,张家燕远赴美国参与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的 CSST项目,在实验室获得了不少经验,也得到了更多学习的机会,但这宝贵的机会后面却是令人感动的故事。
大三上学期,张家燕在校内办公网上看到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CSST项目,该项目能够给通过选拔的学生在UCLA的实验室里学习的机会,而UCLA世界排名第八,结构生物学科世界排名第一。这么珍贵的机会,张家燕自然不会放过,但现实却总是与人违愿。“我面试表现得很好,UCLA的面试官王一斌老师当时就决定要我了,这是非常难得的。王一斌老师知道我家境困难,他当时问我,“我欢迎你去我的实验室,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你怎么支付这笔去美国的费用?”当时张家燕心想,完了,因为她所获得的奖学金加上兼职两份家教攒的钱只有四万,即使面试过了,也根本付不起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费用。
“这时,学校教务处的老师告诉我:‘如果你足够优秀,吉大一定会资助你的。’这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勇气,最终我是东北区面试第一的成绩成功入选。”随后教务处开始在全校举办资助答辩,张家燕通过一轮轮答辩,最终拿到了全额资助。但是按照正常流程,资助是在从美国返校后再发到学子银行卡的。“我家里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张家燕有点绝望,这是教务处老师积极和我联系,问她是不是还有困难,在老师真诚的询问下,张家燕的一颗很强自尊心放下了,她把自己的困难说了出来。令她欣喜的是,吉大破格决定提前支出预算!“当我在银行取出那笔数额庞大的美金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而吉大感动张家燕的远不止这个帮助。植物科学学院的领导在了解到张家燕常常熬夜学习却没有好的去处后,特意在和平校区二号公寓批了一间空置的寝室供她学习,二十四小时不断电的优越条件给她创造了机会,让她得以如饥似渴地吸收知识。大一寒假时,教张家燕生物化学课的贾宝磊老师带着她进入自己的实验室学习。“他很好,直接让一个博士师姐指导我,还特意叮嘱,不要让她洗烧杯啊,好好教她!因为一般刚进实验室都是打杂的。由于老师很器重我,那个寒假我学会了超级多的东西,对分子生物学有了浅显的认识,也产生了兴趣,他真得是我的引路人”,张家燕说道。
“吉大真的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与感动,这些都是无法衡量的。感觉自己很幸运,一路前行有无数人的帮助和关心,才能取得这些成绩吧。感谢吉大给我的所有,这会一直鞭策我继续前进,继续努力的。因为我知道要是不努力会辜负很多人的期望”,张家燕说。而事实证明她的前进之路确实还在走下去。由于张家燕在CSST项目中表现优异,UCLA结构生物学专业的周宏教授向她发出邀请,在世界最顶尖的实验室里由教授本人亲自指导,协助她开启为期半年的毕业实验设计。未来,张家燕也会留美读博继续深造,在更加广阔的世界里汲取更加丰厚的知识,创造更加丰厚的成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未来的路遥远未知,或许艰难,或许颠簸,但光芒总会照耀在她的付出与拼搏上,而“张家燕”式的奋斗精神也将永远是吉大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