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人物   >   学子成长   >   正文

【走近“十佳大学生”】 李梓萌:妙手仁心 坚守白衣使命

发布日期:2012-05-21     作者:赵晓桐      编辑:刘欣明     点击:

坚定信念:从伤痛走向坚强

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表露出文学天赋的李梓萌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然而高考时,她却未像大家期望的那样选择语言类学科,而是带着白衣天使的梦想走进了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大学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全面提升自己,塑造性格的最佳平台。

进入大学后李梓萌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持、唱歌、演讲、辩论样样出彩。2009年9月,她担任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创建七十周年晚会主持人,然而,晚会开始前她却得到了爷爷因医疗事故不幸离世的噩耗。重任在肩,她强忍住滴血的悲痛,全力调整情绪,用责任与微笑圆满地完成了主持任务,却在晚会结束的刹那,失声痛哭。经历了骨肉分离的悲痛,李梓萌更坚定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的信念。她希望自己的妙手仁心可以减少类似悲剧的发生,因此她努力调整状态,坚强地从阴影中走了出来。

于是在大学的课堂上、食堂中、寝室里都能看到她孜孜不倦的身影,她说:“大学的生活和高中很不同,所有的信息都得学会自己主动去获取,不会有人再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了,而是自己去想,然后问问相关的人,咨询他们的意见,其实大学里面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天道酬勤,最终她以骄人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及宝钢、东荣、平安励志等社会奖学金,参与的国家级课题已顺利结题并被评为优秀项目,参与撰写的4篇文章已发表在核心期刊《国际护理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上。同时,作为一名白求恩医学院团委的成员,他在学生工作上也一直亲力亲为,她坦言:“当初不知道因为工作的困难偷偷掉过多少眼泪,但是人要有责任感,不能够半途而废,要化压力为动力。”她坚信,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于是她从点滴处挤时间,从实践中找方法,几年来她不断思考、探索、创新,见证了学院团委的一步步成长。

当问到是否因为工作觉得耽误学习时,她答道:“工作是会占用很多时间,但是把别人玩的时间抢回来,再比别人晚睡会儿,挤时间的同时也注重效率。人都是逼出来的,人的潜力也是无限的。”在她的努力下,白求恩医学院团委在各项活动中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团委,她本人也连续两年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干部”。

大爱无声:一名医者不辱使命的奉献

在参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纪念馆”重建及话剧《白求恩》创作工作中,李梓萌被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感染。以这样一颗医者博爱的心,2011年暑期,她来到河北唐县牛眼沟村进行支教,别开生面的联欢会使大山深处的孩子由衷地感到欢乐,她深入村屯挨家挨户为老乡测量血压,普及医药卫生常识并发放药物,淳朴的乡音、落后的医疗条件使她久久不能忘怀,也更坚定了做个好医生的信念。

此时,作为一名医学生,她的责任与使命早已扛在肩头。她在同一年暑假还曾主动联系到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王江滨教授,开展了“全国居民健康档案调查”,调查中她们发现居民健康档案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并据此形成了调研报告,王江滨教授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虚假健康档案要不得,医改触角应向大病之前延伸”,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路走来,她为理想笔耕不辍,因责任擦干泪水,用坚持对抗辛酸,李梓萌面对这硕果累累的四年,李梓萌谦逊地说:“每一份成绩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鞭策我不断前行的动力。我将继续带着梦想前行,谨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纵然自己走上了一条和父辈完全不同的路,我就要坚信自己通过努力,必将抵达人生理想的山顶。”(赵晓桐)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