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人物   >   学子成长   >   正文

【2011年度学术之星】谢斯儒:用细腻与理性 担起社会责任

发布日期:2012-05-22     作者:周在广      编辑:刘欣明     点击:

从获得奖学金到夺冠“挑战杯”大赛,从班长到学生会主席,吉大园里留下了他的足迹与汗水,当被问及“每当获得荣誉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他会笑着说:“请爹妈吃顿饭。”

他是谢斯儒,吉林大学经济学院2009级本科生。

图片由谢斯儒本人提供

温文尔雅中的大气理性

“谢斯儒”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儒雅谦让的文人形象,而他最喜欢做的事恰恰也是读书。他喜欢读张晓风、余光中、席慕容、温瑞安的作品。对于余光中,谢斯儒觉得“他的文字和感情特别浓稠,给人一种莫名的肃穆感觉,是一种被压抑的温暖”;而对于张晓风,他觉得“特别细腻敏感,对我的文字有很大影响”。

谢斯儒喜欢的文学作品正像他的名字一样,总是有着一种温柔细腻的色彩,而同学们眼中的他则更为“大气,偏理性”。他说,做一件事情之前你可以考虑很久,但是一旦决定去做,就要迅速干脆。

学生会是一个充满理想和热血的地方,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十分珍惜这样的锻炼机会,“学生工作主要锻炼的是意识和能力,另外就是面对困难挑战的态度和意志品质”,通过学生工作来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胸怀,不断磨炼为人处世的智慧。“这些也将是领跑同龄人的优势”,他说。

他所追求的,是“对待工作理性果断,对待生活温情细腻”,而这种态度,也决定了他是个博学善识、重情多才的人。

担起社会责任的热血青年

谢斯儒将他的人生理想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对个人而言的,自信、幸福、积极而又理性,他想做一个“睿智而内省”的人;第二层是对家庭而言,首先要让父母更幸福,而自己也能有贤妻爱子,共同组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第三层是对社会而言的,他想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帮助更多的人,甚至努力让国家在这一领域达到先进水平。这样看来,他的幸福观很简单,但透过这些人生理想,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受中华传统文化熏染,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担当的热血青年。

在谈到参加“挑战杯”的经历时,谢斯儒说,“调研经历很痛苦,因为覆盖面太大”,而且当地人也不太配合。谢斯儒曾想中途放弃,但老师对他说,他们做的这个项目对当地百姓、对社会和国家意义很大,很能反映现实问题,“具有很高的普世价值”。“要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社会带来一点好的改变,我一定责无旁贷去做”。谢斯儒选择了坚持。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他前前后后半年的努力终于得到老师和专家的认可,在2011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谢斯儒获得了吉林大学特等奖、吉林省特等奖和全国一等奖的荣誉。

鱼和熊掌亦可兼得

谢斯儒无疑是个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的人。但他因为效率高,每天坚持熄灯就睡觉,早上七点左右起床,很少熬夜。他认为“利用好白天的时间是最重要的”。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和工作,就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谢斯儒则认为,虽然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只要注重提高效率,完全可以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但学习一定是大学的第一要务。他也有疲惫的时候,但绝不硬撑,“我要是实在累了就睡觉”,睡觉是恢复体力和精力最好的方法,有时候小憩的恢复效率比一般睡眠更高。他消遣放松的方式就是弹琴唱歌,或者和朋友出去玩,劳逸结合,但绝不把时间浪费在玩网游、喝酒和泡吧上。

仔细经营大学里的每一天

对于如何安排大学时光,他表示刚开始并没有清晰的目标。“有一个大体的远景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仔细经营好每一天。”

很多人经常给自己制定计划和目标,但很少能够真正坚定执行,因为生活中的变数太多。但对于谢斯儒,有几件事是雷打不动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每天不管多忙,必须抽出时间读书。良好的积累让他在第七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担任吉林大学形象大使,并获得了形象大使“最佳口才奖”以及优秀志愿者称号。

对于学术研究,谢斯儒认为,“本科生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搞学术,起码我觉得自己的功力还不行。本科期间更为重要的不是学术成果,而是培养学术品质。而这种学术品质一是实事求是,尊重别人的学术成果;二是在行文中有清晰的逻辑和层次;三是独立思辨,争取每一个作品都有自己的思路。”

(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中心站 周在广 李笑雨)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