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为八月的吉大带来了欢声笑语。他们如同灿烂的朝阳,在最美的季节为梦想积蓄着能量。每个孩子都有梦,而在大学校园这个圆梦的地方,有些人可以轻装上阵,有些人却在负重前行。
当多数人沉浸在大学四年的美好憧憬中、兴致盎然地游走校园时,吉林大学核物理专业大一新生李金朋却只能坐在文苑九公寓的寝室床上,默默地看着借来的新课本。不是他不想拥抱眼前全新的环境,而是高位截肢的现实残忍地剥夺了他的小小梦想。不能像同学们那样穿上戎装,站在阳光下接受军礼的检阅;也无法穿梭于拥挤的食堂,在吵吵闹闹中吃上一顿午饭,他的不便与孤单也许只有手中捧着的那本书知道,只有床边摆放的那只鞋知道,只有陪伴他左右的妈妈才能知道……
噩梦降临的那些日子
李金朋从小出生在松山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生活虽不算富裕,但也和父母、小妹过着合家欢乐的日子。2005年,噩梦突然降临到了这个简单、快乐的家庭。小金朋右腿患上了恶性骨肉瘤,性命危在旦夕。家里人怀抱着一丝希望,带他到北京307医院救治。经过检查,医生说:“要想保命,必须马上截肢!”面对今后少一条腿的噩耗,坚强的小金朋反而安慰父母说:“我不想死!只要能活着,截掉两条腿也不怕。”
就这样,李金朋接受了手术,用一条右腿换回了自己的生命。这场病不仅摧垮了家里本就不雄厚的经济基础,他的父母还在一夜之间背负了十多万元的外债。这一切,本不该由一个花季少年承担,但生命的意外无情地给了他一手坏牌,还叫嚣着再无重新来过的可能。金朋深知这一切,但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向命运屈服。不管怎么样,都不能成为家人的负担。他不仅发誓要学会拄拐行走,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梦想的曦光点亮人生
“我知道不能再用身体来创造自己的未来了,但我可以通过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李金朋在手术后对自己前途的思量。
2006年9月,还没完全康复的李金朋强烈要求去上学,父母勉强同意了。金朋的父亲买了一辆三轮车,并对左侧的踏板进行了改装。从那以后,这辆小车便成了他上学的工具。两公里的路程,单腿骑行的金朋行进得十分艰难,但仍旧风雨无阻。2009年,金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磐石市第五中学,用事实证明“努力同样能让自己的梦想闪亮”。入学后,他在学习上更是下足苦功,早晚都会比别人多上一个自习。每次考试,都能跻身年级前列。
学习让金朋找到了人生乐趣,也找回了被病痛蹂躏的自信。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帮助同学们解答学习上的疑惑,而且每当自己钻研出一道题的解法,也会感到由衷的满足。除了学习中的乐于助人,金朋还经常悄悄地擦黑板、倒垃圾、摆桌椅……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回报着老师、同学对他的关心和帮助。
这样一个坚强乐观、懂得感恩的孩子怎能让人不喜欢。高三那年,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他被评为“2011年度感动磐石十大人物。”
折翼少年在吉大起航
“每天早上五点起,晚上十一点多才睡,大多数的时间就是坐在那学啊学……”这是李金朋高三生活的全部。他只能对自己狠一点,才能考上理想中的吉林大学。今年八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吉大核物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学校得知李金朋的具体情况后,不仅为他办理了“吉林大学新生绿色通道”的相关手续, 准备了“爱心大礼包”,免费为他提供洗、漱等生活用品,将他的宿舍调至带有坐便的文苑九公寓;还给他的母亲在莘子园找到了一份带食宿的工作,方便其陪读。班里的同学们也并没有疏远金朋,一有班级活动就到寝室楼下等他,扶着他一起去。金朋憨憨地笑着:“他们都对我很好,我要和他们好好相处。”
但可惜的是,每天一到饭点,莘子园的工作就忙得停不下来,金朋妈妈根本抽不开身给孩子送饭,所以忍痛辞掉了这份待遇不错的工作。这样一来,金朋妈妈的住宿就成了大问题。再加上学费还暂时没有着落,母子俩只能干着急。“金朋知道我今天晚上没地方住,偷偷地在寝室抹眼泪,看得我心疼……我经常鼓励他,‘金朋是最棒的’。在我眼里,我儿子只要好好活着,我就感谢老天爷了……”说起可以再找学校帮忙,金朋妈妈眼含泪花地说:“学校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了……”
如果每个人都是天使的话,那么金朋就是折断翅膀的天使。虽然他无法享受随风奔跑的自由,但他坚强的心灵同样渴望飞翔。正如他所说:“在吉大,我要用青春创造自己的未来。”他已经起航,我们还在等什么……(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中心站 陈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