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往往在困顿的时候,才想要改变所处的境地。所以即使是一只井底之蛙,也要心存抱负和志向,渴望寻找一个支点,跳出井底,看到更辽阔的天空。”吉林大学大学生创益园创始人之一王少恒同学如是说。
转角之处,总有柳暗花明的光景
起步之处——家教
大学期间,王少恒就开始了探索。最开始,他盯上了“家教”,于是自己开始做家教,由于踏实认真,专业水平高,他受到了学生家长的认可,并介绍其他需要家教的孩子给他。他认识到自己有大学生人脉,学生家长可以给他介绍学生资源,这样双赢的事情,促使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家教团队”。后来,家教对象由小学扩大到初、高中,团队也开始组织集体面试。规模稍大后,他又做起了高端家教,包括大学生四六级、考研培训等。此时,由于团队口碑好、效果好,他们已经开始与培训机构合作,并最终将自己的团队扩大为“品牌推广”、“课程培训”与“市场招生”全方位品牌集团,市场容量进一步得以开拓。
第一个转角——实体店
创业要进一步推进,他们就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将团队实体化,而第一步就是建立“实体店”。此时王少恒和好友兼同乡鄢浩华租下了校园里一间不足10平米的小店,开始了实体化的进程。考虑到消费人群主要是学生,他们将主营商品放在了手套、暖宝、女生饰品、礼品等货物上。可是由于实体店的经营对他们还是一块盲区,以及不够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他们并没有在此处尝到甜头,一度每月亏损3000多元,此时他们还遇到了更大的难处——人才的流失。起初一起成长起来的人或许觉得前景无望,或许想另闯一片天地,有一部分离开了创益园。他们的离去对于刚刚起步的创益园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是总是有人坚持下来。王少恒和鄢浩华不愿意看着艰难闯出来的事业毁于一旦,越是有人离开他们越要证明他们可以做好。
第二个转角——快递业
很快,他们寻找到了新的领域——快递业,当时南区的快递网还不太成熟,做快递不仅可以贯彻他们公益创业的理念,也可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帮助他们尽快“东山再起”。世界上没有全能的人才,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两个是天才,而是因为他们有不服输的志气、坚持下去的勇气和踏实认真的态度。“我们当然不是一开始就懂快递这一行,我们俩在快递公司义务工作了3个月,才学习了快递的一系列流程。”王少恒说。付出总是有回报的,他们俩开始在校园里代理快递业务,由于服务态度好,做事踏实认真,终于取得了成果,一家知名快递公司主动找上他们,给了他们整个长春所有高校快递的代理权。他们也凭借快递业务成功的转亏为盈,并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转角——以文具店为实体主营,整合各项资源,拓展平台
到了2012年5月,恰逢隔壁转让店铺,王少恒和鄢浩华盘下了出租的店铺,创益园的面积由原来的不足十平米括大了四倍。盘过来的店铺原来以卖文具为主,但牌子众多,杂乱无章,经济效益也不好。他们俩接手后,做了一番整顿,决定不再销售杂牌文具,主营国内某知名品牌文具。他们成功的开了吉大第一家文具专卖店,转型之后的文具店营业额也十分不错。
至此,现在的创益园已经基本走入正轨,主营范围涉及文具品牌店、校园快递中心、电脑耗材系列、生活用品,精美礼品系列、以及创益园网上商城、旅游等众多领域。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在长春其他高校开设了17家分部,还在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开设分部,将“创益园”的品牌推广出去,并在2014年如愿注册了自己的创业公司。
公益创新理念,致力打造大学生自己的品牌
回到最初的理念,王少恒和鄢浩华不过是两个平凡的大学生,但是他们想要作出不平凡的事,“创益园”的理念就是实现梦想,用公益服务社会,公益创业,是一个人生存价值的体现。在创业之路上,公益理念很难坚持下来,但是创益园一直都把它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年会和其他社团合作组织义卖、支教等公益活动。“我们没有想挣多少钱,我们只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我们希望把大学生创益园做成大学生创业的旗帜,做成一个在全国都叫得响的品牌。”鄢浩华最后说。
在创益园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图,王少恒说那是他们的梦想墙。其中有很醒目的六个字——中国梦,创益梦。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梦想,正是因为王少恒和鄢浩华把他们的创益梦付诸实践,才有了今天的创业成功。也正是有无数个王少恒和鄢浩华的创益梦,中国梦才能更好的实现。
(吉大就业报 徐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