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六月离歌唱响,毕业的愁绪正浓;六月繁花争艳,记忆的色彩晕开。又到一年毕业时,总有些画面经历岁月的洗练越来越清晰;再逢一度毕业季,总有些情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浓厚。吉林大学新闻网倾情推出【毕业季】系列报道,关注毕业生的离别情谊、校园故事、母校感怀。留住青春,绽放梦想,祝福未来。

雕梁画栋、飞檐陡峻,有人称她为长春文化地标;
琉璃辉煌、庄严肃穆,有人称她为地质学科胜地;
古老沧桑、承载记忆,有人称她为旧时宿舍食堂……
她,坐落在吉林大学朝阳校区,1953至1954仅用一年时间,一座雄伟的富有民族建筑传统的三万平方米教学楼落成,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亲自题写下了“地质宫”三个大字,从此,这座在原伪满皇宫旧基之上的建筑成为吉林大学“地质人”心目中的标志,以其特有的历史气息和学术氛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教育者在这里辛勤耕耘,更为中国地质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这么辉煌气派的宫殿式建筑,当年是我们的宿舍和食堂!” 原长春地质学院52级校友重聚母校时,依稀记得地质宫六十年前的模样,对他们来说,这里有难以割舍的情怀,是承载青春和梦想的家。
“无论外面多炎热,走进地质宫便瞬间凉快下来。修缮过的地质宫我更加喜欢了,古朴典雅的图案、光滑老旧的台阶、沧桑感十足的大门,能在这里学习让我觉得挺自豪的。”“虽然地质宫是学校教学楼,但是扎根在这里的吉大博物馆却是大家的,吸引了很多市民、高校学子、外地游客前来参观。”作为历史文物,吉林大学按照教育部、财政部的文物修缮计划和有关要求于2012年对地质宫进行了全面修缮,同时对教学科研用房进行重新调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文物,也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环境和条件。
经常到地质宫自习的几位同学告诉记者,地质宫内现有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两个教学单位,还有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以及吉大博物馆、多个实验室和自习室,所有同学都可以去上自习。
白天的地质宫,安详宁谧,无论酷暑寒冬,总是舒展着巍峨的身躯,注视着长春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呵护着地学学子的成长成熟;
夜晚的地质宫,灯火辉煌,无论风霜雨雪,总是敞开着火热的怀抱,凝聚着历史沉积下来的神奇力量,展望着祖国未来的美好梦想。

“地质宫是我们的骄傲,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的记忆,毕业了,却总是魂牵梦绕,想回去看看。”刚刚毕业一年的郑同学远赴贵州工作。他告诉记者,吉林大学贵州校友会即将落成,这让他既多了一份与校友相聚的欣喜,又多了一份对母校的思念。
又到一年毕业季,地质宫前毕业生们朝气蓬勃、造型各异的合影,清澈动听、美丽动人的笑声都传递着他们对地质宫的爱,对母校的情,对青春的无比留恋!巍峨地质宫雄踞在记忆的深处,无悔的青春延伸至梦想的远方,愿毕业生们把根留在这里,带着梦想和执着前行,让未来的路绿树成荫!

(于姗姗 杨旭)
【毕业季】韶光园:流年逝,毕业情
【毕业季】逸夫教育大楼:不想说再见
【毕业季】萃文楼:凝固一段时光
【毕业季】基础楼:流年虽逝,精神永存
【毕业季】科学讲堂:抹不去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