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吉林大学智搏辩论社主办,法学院、化学院、商学院和哲学社会学院四个学院共同参加的辩论赛在中心校区举行。
活动负责人、智搏辩论社社长孔秋怡介绍,辩论赛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化学学院代表队的加入,由三院辩论赛变成四院辩论赛,关注度也更加提高。“加上四支代表队对赛事的重视,代表队中均有本学院辩论队的成员。”
此次辩论赛根据分组情况,商学院与哲学与社会学院分为一组、化学院与法学院分为一组。第一轮比赛中商院持正方观点,他们认为“大学寝室限时用网利大于弊”。立论阶段,正方从多角度多方面交代本方观点,反方试图指出正方漏洞以突出己方观点。攻辩和自由辩论阶段中,正方三辩举出诸多事例佐证,而反方二辩则有效地利用了专业知识背景。双方的精彩发挥给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方三辩与反方二辩也成为了本场的“最佳辩手”。

“我们准备的还是挺辛苦的,每天练完大舞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准备辩论。能获得‘最佳辩手’还是很高兴的,”反方二辩、大一年级的杨圆媛很兴奋,“我觉得不仅在前期要认真准备,比赛时也一定要凸显出自己的气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辩论赛是友谊赛性质,不评胜负。根据现场评委的意见评出正反双方各一名“最佳辩手”。“评出胜负不是目的,有这样的锻炼经历才是最重要的。”孔秋怡说,“这次赛事也是为明年的先锋论坛做准备,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辩论来。”
有了第一场的预热,第二场辩论在场面上更加好看。法学院代表队与化学院代表队就“网络生活促进还是阻碍大学生人际关系”展开辩论。持正方法学院代表队认为“人际交往不是非得面对面”、“网络交往和人际交往不冲突”、“网络是工具,要看人如何使用”,并就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性进行阐述;反方的化学院代表队则抓住“网络交往是否是真正的人际交往”与“促进与维持的异同”进行论述。最终正方二辩赵汗青、反方二辩曹光兆获得了本场“最佳辩手”称号。

法学院11级学生李文杰是第一场比赛的评委,谈到对今天比赛的印象时,李文杰笑着表示非常高兴能“后继有人”。“像商学院这次比赛准备得都很充分,这也是商院代表队一贯的风格,而哲学与社会学院的理论功底则是他们的优势。总而言之,能打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就是一场好看的比赛。”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辩论水平?李文杰说:“大一年级可能接触得比较少,对一些问题不能理解得全面。可以多去了解一些辩论会的知识,不仅是传统模式辩论,还可以采用类似英国议会的BP制、央视二台的‘对手’模式。这样对思维的积累更有帮助。”(吉大新闻网记者团中心站 盛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