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社会科学研究院】近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景一教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25年第9期发表题为《马克思机器体系理论视域下人工智能技术资本主义应用困境研究》的文章。文章基于马克思机器体系理论研究框架,在批判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资本主义应用困境基础上,展望人工智能技术社会主义应用的未来愿景。

文章指出,马克思在劳动资料、固定资本与技术基础的多维语境下,揭示了机器体系作为资本主义应用的技术载体,深化大工业生产方式特有的剥削、失业、过度积累与财富分化等现实困境。基于马克思机器体系理论研究框架,审视人工智能技术资本主义应用困境发现,作为劳动资料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加剧数字资本对于数字零工的超级剥削;作为固定资本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更新,导致失业浪潮与“脱实向虚”资本积累失衡结构;作为技术基础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引发智能化革命与社会财富分化失衡。展望人工智能技术社会主义应用的未来愿景,应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理念,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社会财富普惠共享;凝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共识,构建交融共生人机命运共同体。
文章从技术载体演变与资本积累适配的耦合关系出发,刻画了人工智能技术推动资本主义智能化生产方式跃迁的内在机制;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多维语境出发,拓展了批判资本主义智能化生产方式的理论研究视野与逻辑思维进程。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化、应用化、时代化;也有益于彰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辨析、批判当代资本主义本质问题所蕴含的重大学科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