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首届“北极星”语文教育学术化研究高峰论坛在吉大附中举办

发布日期:2019-05-30     作者:基础教育办公室      编辑:潘懿     摄影: 徐立华      点击:

【消息来源:基础教育办公室 摄/徐立华】近日,由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吉林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吉林大学基础教育办联合主办的“首届‘北极星’语文教育学术化研究高峰论坛”在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举办。论坛主题为“‘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内涵探析与根植培养”。来自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大学文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长春希望高中、长春二实验中学等兄弟高中的领导,各地语文教育届教师代表,相关高校学生代表参加了论坛。

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校长李海军表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树立语文教育全局观,对语文教育进行前瞻性思考。本届论坛贯通大学与高中语文教育,以期从学术角度讨论语文教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界定要素的内涵、厘清要素之间的关系、指导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选择;从语文学科作为育人载体的角度,依循人的认知规律,顺应人的成长规律,分析素养的培养措施;从教育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进程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角度,分析在社会文明日益提高的背景下,社会的一分子对语文教育核心素养的需要,以加速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步伐。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学论教研室主任徐鹏作了题为“核心素养研究: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的发言,围绕核心素养提出的时代语境、核心素养的学理建构、核心素养的实践操作等维度厘清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并结合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以及我国本土的母语教学,为与会师生展示了教学案例分析;分享了探究学习、整合学习、深度学习、混合学习等多样的语文学习方式。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玉秋教授作了题为“语文教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素养”的发言,从社会对教育的功能需求入手,强调了教育要培养具有精神创造力的人,并提出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四大能力,即“驾驭语言的能力”“分析文本的能力”“价值判断的能力”“情感升华的能力”,对教师应对新课程新高考进行了有效指导。

吉林大学文学院马大勇教授谈及高校中文学科与高中语文教育的联动机制。关于“新课程——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内涵探析与根植培养,他认为,首先,教师应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深下去,活起来”,同时提出了教学的三个层次:拓展教材——突破教材——脱离教材。

吉林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李静教授在题为“立足人文精神内核 培植语文教育的根”的发言中,强调了语文教育核心素养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认为人文精神是纲,语文教育是目,纲举则目张;人文精神和语文教育的契合点在于文学是人学;重视人文精神,有助于提升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爱上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渲染的过程,需要立根于经典的有系统、有计划的阅读。

吉林大学文学院李龙教授在题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浅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的发言中强调了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可尝试的路径,提出应着力培养当下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人文素养、批判反思能力和想象力。

长春吉大附中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高二年级主任焦建华在发言中阐述了吉大高中语文组对语文教育核心素养的内涵挖掘和根植培养的理念,即“以立德树人为根基,以知识和实践为载体,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科学规范和探索精神的身心健康的人”,并同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去功利化的同时,短时间内有效和高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问题。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