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飒 摄/刘飒 庞岩】2012年10月,他的画作《北国风光》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举行了交接仪式,作品以灵动饱满的雪之风韵彰显毛泽东主席“北国风光”的豪迈气势。这也是毛主席纪念堂建堂35年来第一幅现场创作的作品。2019年3月27日,他把近10年创作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笔山水画20余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气势恢弘、清气满天、大气磅礴、震人心魄,这就是中国古典绘画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徐白一教授画作的独特魅力。




徐白一教授生在东北,长在东北,对大东北有着浓厚而朴素的天然情感。他从事了近40年的美术专业教学与研究,曾游历欧美及亚洲等多个国家举办讲座及个人画展,潜心研究北方平原绘画的表现技法,以宋人绘画之法理,融合西方绘画构图之审美要素,以工笔花鸟画的细笔用线,融古今中外绘画的有用之法,独创了自成一家的绘画风格。他建立了一套系统而完备的绘画艺术理论——原象绘画理论,以独到的视角和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开创了东北平原绘画艺术之先河。

画展开幕前举行了徐白一作品研讨会。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邴正代表学校对徐白一多年来从事美术教学、研究及创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徐白一画展的隆重开幕表示祝贺。他以历史文化、地域文化视角对徐白一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大、平、广、远、荒、冷”六要素进行了深入解读:“他的作品有深度,有品味,有格调,耐人寻味,使人豁然开朗。画家把自己完全融入了大自然,并与画作水乳交融,相依相存,这是一种境界的再造。”
与会专家、学者对徐白一作品高度赞誉,给予了客观评价并提出建议。“冷艳、高远,惟余莽莽;白山、松水,天寒地冻;飞鸟、长空,冰雪消融……他的作品使当下的中国山水画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同时我们也有理由更加相信,徐白一的艺术追求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他的绘画艺术也必将载入中国绘画的史册。”
“他的作品既有乡愁又有大地之美。致广大入精微,很好地处理了境界广大、空间平远、草木丰茂,精微笔墨打造出广远境界”
“我的创作是想将人与所有生命形态放到一个平面上来。不是要表现个人的感受,也不是要让观者通过画面传递的信息来解读画家本人。”徐白一说:“我想通过作品让大家读到最美的大自然。读我不如读自然。”
全国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书法家修福金,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等美术界的专家、学者及吉林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出席开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