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团委】3月14日,吉林大学团委在中心校区鼎新楼A区752会议室举办了2019年寒假社会实践座谈会。吉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冯正玉,招生办公室、团委相关负责同志,部分学院团委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一同交流探讨、总结成果、分享经验、共话成长。

座谈会上,17位师生代表结合2019年寒假社会实践情况,从招生宣传操作模式、实践启动时间、项目前期指导培训、经费支持、介绍信函材料等方面,分享了在社会考察和实践中遇到的收获、不足和建议。
在交流中,考古学院唐淼副教授在发言中说:“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计不同的实践内容,形成专业特色。”
化学学院王书林同学建议,社会实践启动时间避开期末复习时间,让志愿者们有充分的时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并接受更专业的社会技能培训。
动物科学学院学生代表丁璠在发言中说:“队员们都深刻领悟到了团队精神的真谛;活动中各种突发状况的处理,锻炼了大家的应急、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志愿活动不仅仅是助人,更是自助,是对我们每一名参与者的锻炼与提升。”
冯正玉对社会实践工作给予了肯定。他强调全校同学要提高对社会实践的认识,树立家国情怀,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把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要将“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在奉献社会中增长才干。他强调,相关部门要形成有效的社会实践评价机制,有导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社会实践工作。同时也要将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综合测评、评奖评优、求学深造等等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志愿服务精神。


据悉,此次寒假社会实践,吉林大学团委按照社会实践“百千万工程”体系,结合学生特长制定了8个专题的实践项目指南。全校共计32个学院、1300余支团队、近万名师生参与,师生们南抵海南海口,北到黑龙江哈尔滨,东达浙江丽水,西至新疆伊犁,足迹遍布中国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