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吉林大学-蒙古国立大学在蒙古国进行首次联合考古发掘

发布日期:2019-01-06     作者:考古学院      编辑:潘懿     摄影: 考古学院      点击:

【消息来源:考古学院】为加快吉林大学考古学科“双一流”建设,积极推进田野考古工作的国际化合作进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蒙古国立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考古学系签订了在蒙古国境内进行联合考古发掘的校际合作协议。按照合作协议,双方于2018年7月20日至8月18日开展了第一次联合考古发掘,中方队员由带队教师潘玲教授、王立新教授以及8名学生组成,蒙方队员由带队教师巴图赛罕教授、阿穆尔毕力格、书海以及6名学生组成。

本次发掘是基于以往的联合考古调查工作进行的。2017年6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曾与蒙古国立大学人文学院人类学与考古学系合作,对图音河中上游地区的数处石构墓群开展过初步的考古调查工作,并初步确定了今年的考古发掘地点。本年度,双方对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中游的朝伦昂古其特和塔黑拉嘎两个地点的石板墓群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调查、测绘与发掘。由于环境比较恶劣,该区域迄今仍是蒙古境内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之一,考古工作开展得也不充分,但古代遗存的保存状况相对良好,已成为欧亚草原考古中最具开拓价值的区域之一。

朝伦昂古其特地点的石板墓群为今年开展考古调查时的新发现,此次发掘大型石板墓4座,均早期被扰,其中1座还见有现代盗坑。塔黑拉嘎地点的石板墓群为2017年野外调查时首次发现,此次发掘小型石板墓5座,有3座保存完整,2座早期被扰。

在发掘的同时,考古队还专门抽调队员对两个地点的岩画作了系统的调查和记录,拍摄和记录岩画近600幅。此外,发掘过程中还在朝伦昂古其特地点清理了突厥时期和蒙元时期墓葬各1座,均系岩棚墓。出土有铁带扣、铁剪、铜镜等随葬品。在阿日温楚克地点清理了2座新近被盗的石板墓,并有重要发现。

此次发掘所见完整人骨与随葬品不多,但却弥足珍贵,可谓蒙古地区近年石板墓考古发掘中的重要发现。这些发现对深入研究蒙古国境内岩画的分期、岩画与石板墓的相对年代关系、石板墓遗存与赫列克苏尔遗存之间的早晚关系,乃至廓清石板墓遗存的分期与分区、石板墓遗存与中国北方地区同时期遗存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图音河是蒙古中南部三条重要的南北向河流之一,三条河流的河谷地带是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与蒙古高原腹地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自然环境的原因,图音河流域长期以来人烟稀少,考古遗存有幸得以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相信在该流域开展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对中国北方边疆和蒙古考古都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此次联合考古发掘中,中蒙双方考古队员始终发扬团结合作、同甘共苦的精神,就各方面的学术问题在实践中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联合发掘标志着吉林大学考古学科平台的拓展,也是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走向世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举措。按照双方签订的校际合作协议,此项联合发掘工作还将在未来两年继续开展。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