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报 研究生记者 徐灏】11月25日上午,由吉林大学团委指导,吉林大学国学外文支持教育协会、吉林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发起的第三届东北高校公益论坛暨“一带一路”大学生公益项目研讨会开幕式及主题峰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田家炳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共青团吉林省委社会联络部部长李振,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谢海山,吉林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任志勇,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贾玉娇,吉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梅花,吉林大学团委书记代磊及各兄弟高校和国际青年志愿者代表出席本次活动。

李振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共青团吉林省委社会联络部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嘉宾和青年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阐述了本届论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召开的重要意义,勉励青年志愿者:“以第三届东北高校公益论坛的召开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青年一代的公益追求、公益事业和价值体验融入到国家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

侯彦竹作为社团代表发言,她介绍了吉林大学国学外文支教团队的公益经历,强调了青年的力量对公益事业的重要性。侯彦竹表示,要紧跟时代步伐,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为公益事业开拓新的发展方向,注入青春力量。
代磊结合典型人物和校史介绍了吉林大学的历史变迁和辉煌成就,强调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他表示: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找准公益真需求、瞄准时代最前沿、用准行动新措施,实现线上、线下的良好互动,带动全国高校青年、师生由认识公益向支持公益转变,由参与公益向创新公益转变,由传统公益向大众公益转变,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公益、人人享有公益、人人创造公益的生动局面。”
开幕式后,举行了“新时代,新公益”主题峰会。
谢海山在演讲中回顾了志愿服务体系的成长历程,围绕城市建设与制度建设、志愿服务法律体系建设、志愿服务观念转型等方面,提出要学会营销公益、做有尊严的公益人,做人类发展国际维度担当的公益人。
贾玉娇在演讲中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背景,提出公益服务的新形式和新时代下新青年的建设作用,她提出:“要处理好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健全完善、独立的人格。处理好小善与大爱的关系,积点滴小善成汪洋大爱。”
李梅花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了带领国际学生的志愿公益经历,提倡公益事业要多样化、国际化、公开化,建议青年要在公益活动中提高个人储备与能力。
任志勇以《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与责任》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他指出,志愿服务事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一门需要认真研究的科学,它有着自身的规律性,落地、落细、落小、落实是保障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做法和经验。
在交流环节中,吉林大学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高天宇分享了在新疆和支教的经历和感受。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Humaira用中英双语向在场嘉宾与青年志愿代表介绍自己,并与大家分享她发挥医科生的专业优势多次参与跨国及“一带一路”相关公益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来自华侨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郑州大学等公益社团代表围绕大型活动公益服务、高校学生公益资金、大学生公益服务重点、公益支教活动转型等话题向现场嘉宾提问,嘉宾们耐心解答,与志愿代表们亲切交流。
据悉,共有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福建等省市40余所高校的100余名公益社团代表参加本次论坛,共同参与推动全国志愿公益事业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