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国际教育学院】2016年9月,孔子学院总部开展了“丝绸之路上的孔子学院”征文活动,据悉该活动共收到来自62所中方院校和29所外海孔子学院(课堂)的征文稿件1100篇。吉林大学俄罗斯籍来华留学生玛莎(borodaevskaya mariya)的作品《我的“求学丝路”,我的“孔子学院”》获一等奖。
玛莎同学是吉林大学国际语言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她的作品融合了她的梦想和学习生活体验。玛莎说她小时候就对中国充满向往,凡是跟中国有关的事情她都很好奇很想了解。经过努力和坚持,她终于如愿来到中国读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一路克服了各种困难,越来越热爱这里。玛莎表示她的“丝绸之路”才刚刚开始,她把这里视为她的第二故乡,想继续留在中国学习和生活。

附获奖作品:
我的“求学丝路”——我的“孔子学院”
丝绸之路是从中国开始连接亚洲、非洲、欧洲世界文明最早的生命线。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上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来说,它都是不可比拟的。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历史现象和经济现象,丝绸之路蕴含着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精髓。
而我也有属于自己的“丝绸之路”那就是“孔子学院”,作为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子学院的宗旨是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力量,他们的理念都是推广和传播交流。
我是一名来自俄罗斯的学生,小时候就对中国充满向往,凡是跟中国有关的事情我都很好奇很想了解。上学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坚持,终于通过孔子学院如愿来到中国读书。如今我在中国的吉林大学读研究生已经一年了,记得初来中国时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同有过很多困难和误会。经过这一年不但熟悉了这里的环境更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能够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适应这里的生活离不开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他们细心的传授我们知识并且耐心的帮助我们学习和解决来到中国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记得去年冬天,我们几个留学生同学自发参加了学校的一个迎新年的晚会,由于我们来自不同语言的国家,排练时出现了很多麻烦和误解,这时校领导和老师为了帮助我们赶在表演前排练好节目,他们放弃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来帮助我们排练。还记得那时候是冬天天气特别冷,我们经常一起排练到没时间吃饭,最后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成功的在晚会中表演了我们的节目,大家都非常高兴。这一年来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然而就是因为这些事情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个伟大的国家、这个美丽城市和这里可爱的人。
还有不到一年我就要结束在中国的研究生学业了,在这里我要感谢孔子学院,因为它给了我完成梦想的机会,给了我属于自己的丝绸之路的起点,虽然看起来我的丝绸之路将要到达终点了,但我觉得我的“丝绸之路”才刚刚开始,我想继续留在中国学习并且留在这里生活,因为这里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这里是属于我的“丝绸之路”。(2015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玛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