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层状二维晶体及其异质结光电探测器
报 告 人:王开友 研究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摘要:由于二维材料特有的物理性质,其带隙可以从0到6eV,基于它的光电探测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顶电极和底电极两种器件结构的GaSe金属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光响应度随电极间距的变化规律系统研究,发现光响应度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大而非线性衰减。通过空间分辨的光电流测量,发现光电流的最大贡献主要是处于高电势端的肖特基势垒附近的电子。我们发展了理论模型来很好地解释了两种器件结构中光响应度与电极间距之间的依赖关系。并且这个模型也可以应用于InSe基的光电探测器。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探测器的速度为ms到几十毫秒量级,为了获得速度更高的光电探测器,我们利用单层石墨烯作为电极,发现可以将光探测器的速度提高到100-200微秒。最近我们研究了石墨烯作为电极的GaSe/InSe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发现不仅可以观察到二维材料本身的跃迁,而且可以观察到二维材料之间的跃迁,利用这种方案可以发展基于二维材料的多色探测器。
报告人简介:王开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5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天文物理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3月—5月在诺丁汉大学作研究助理,2005年6月-2009年3月在日立剑桥研究实验室作Researcher。曾经两次在波兰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做访问研究,并作为访问教授在丹麦玻尔研究所进行短期访问研究。2009年加入半导体研究所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迄今在国际核心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合作发表了80多篇科技论文,被引用2400多次。在27届国际半导体会议上被国际纯物理和应用物理组织(IUPAP)评为“青年优秀作者奖”;且获得第二届“中国海外优秀自费留学生奖”,2014年获得“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当前是Chinese Phys B、物理学报及凝聚态物理学进展编委;是物理评论快报、物理评论B等国际知名杂志的特约评稿人。当前主要研究兴趣:自旋电子学微纳器件及低维纳米器件的物理特性研究。
地 点:前卫南区唐敖庆楼C区603报告厅
时 间:2016年6月17日(周五)下午3:00
举办单位: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物理学院
吉林省物理学会
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