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冯博副教授学术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权力变革的逻辑——基于知识论视角》发表

发布日期:2025-11-16      编校: 潘懿     审核: 冯子宸     点击:

【供稿:社会科学研究院】近日,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博副教授在《教育研究》2025年第7期发表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权力变革的逻辑——基于知识论视角》的文章。文章围绕教师权力的本质,从知识论视角审思前智能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权力的发生基础、运行方式和作用边界的变革,澄清了教师权力重构优化的逻辑理路。

文章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场,可能正在打破延续千年的人类知识生产、演进与传播规律,也引发了教师权力结构的深层变革。文章从知识论视角出发,分别从教师权力的发生基础、运行方式与作用边界三个方面,梳理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变动逻辑。在发生基础上,教师权力由知识权威转向信息祛魅。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知识具有非意向性、非否思性和非完整性,教师不再依赖知识的垄断性地位获得权力,而是在“求善、求真、求全”的过程中重建教育的价值指向。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技术知识的局限性、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以及整合碎片化知识,重构其在教育场域中的合法性基础。在运行方式上,教师权力由知识势差转向数字流转。前智能时代,教师凭借知识储备形成权力优势,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介入则打破了这一格局。教师需在数字生态中发挥关系协调、价值编排与知识共创的功能,实现从中心化传授到网络化协作的转变。在作用边界上,教师权力由知识张力转向力场适配。教育场域从固定的物理空间演变为流动的数字矩阵,教师需适应时空重构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教育叙事呈现宏大与微观、广谱与靶向的复合趋势,教师不仅要回应技术带来的效率逻辑,更要守住教育的人性尺度,在伦理反思中维持对技术的主动引导与价值判断。文章通过上述三个维度勾勒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权力的结构性嬗变,提出要持续探索教师的“何为”“作为”和“可为”,持续关注技术博弈下教师主体性的回归,持续回应教师权力的嬗变与其可能性空间。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