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考古学院 图片/王元辰】10月17-19日,由全国文物、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文博教指委”)主办,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承办的2025年全国文物、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年会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召开。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和文博单位的26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长春,共同探讨文物、博物馆专业学委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制度拟定与规范建设。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罗静,吉林省文化与旅游厅副厅长、吉林省文物局局长宋薇,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姚毓春,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考古学院教授赵宾福,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温睿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全国文物、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陆建松教授主持。

姚毓春在致辞中指出,吉林大学高度重视文博教育,已形成体系完善、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并积极推动文博与科技创新的交叉融合。吉林大学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此次年会为契机,继续加强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为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吉大力量。

宋薇在致辞中指出,吉林省正积极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目前已打造出G331边境文物游径、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重点项目。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以吉林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的有力支撑。各大院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不断为文博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吉林省将继续携手高校和相关机构,通过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更多文博力量。

罗静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文物、博物馆专业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正在持续完善,服务于专业学位发展的制度基础和专业布局初步成型,高层次专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力量进一步加强。倡导各培养单位聚焦专业化、体系化、行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聚焦“产教融合”关键环节,探索“一生一策”针对性联合培养方案,不断积累协同育人的有益经验,为文物、博物馆专业学位教育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支持。

本次会议以“文物、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为议题。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来自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主旨发言。与会代表围绕年度工作、招生、培养、论文撰写等四个分议题进行分享与讨论,展开新时代文物、博物馆专业学位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共谋中国文物、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建设的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