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社会科学研究院】近日,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贾玉娇教授成果《社会政策何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个“地域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分析框架》在《社会学研究》2025年第5期发表。文章提出改变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形态与经济社会协调水平的“地域发展型社会政策”框架,系统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实践路径。

文章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其核心在于构建适配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文章基于浙江省Q县W片区“一镇三乡”(W镇、G乡、X乡、K乡)组团发展的政策实践,提出“地域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W片区通过设立组团发展管理委员会这一新型城乡融合发展行政单元,推行“引人走”与“资源找人”政策,打破了传统条块分割的治理模式。其中,“引人走”政策依据常住人口配置资源,促进人口与产业的集聚;“资源找人”政策则通过流动服务与固定点位辐射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可及性,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由此,W片区通过政策引导,在基础设施互联、生产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共享的空间整合基础上,构建起覆盖一镇三乡的“生产—生活”一体化空间。
文章认为,地域发展型社会政策是一种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核心目标,通过打破行政边界束缚并重构城乡融合发展行政单元,实现资源的跨域统筹与流动配置,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建共享的政策框架。该政策框架强调城乡融合发展行政单元的主体性、资源供给和需求精准匹配的内在调适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为更大尺度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地域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提出不仅丰富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话语与政策体系,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政策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该成果为吉林大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文明新形态视域下社会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项目阶段性成果。